--視頻來源:中國之聲《會(hui) 裏會(hui) 外》欄目--
“健康中國建設需要科學技術做保障,我們(men) 作為(wei) 科學技術研究人員,有義(yi) 務和責任按照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,以最快的速度把最新裝備研發出來,以更好地服務社會(hui) 。”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(hui) 委員、民建中央副主席、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接受中國之聲兩(liang) 會(hui) 高端訪談《會(hui) 裏會(hui) 外》專(zhuan) 訪,從(cong) 生物芯片的廣泛應用,談到科技賦能健康中國的多種設想。
專(zhuan) 業(ye) 上,他從(cong) 機車電傳(chuan) 動專(zhuan) 業(ye) ,到司法鑒定,還學過DNA指紋,最後轉向生物醫學工程領域。場景應用上,他的研究助力新生兒(er) 遺傳(chuan) 病篩查,推動中醫藥原理走向世界,未來還有望讓人們(men) 住上自帶體(ti) 檢係統的房屋,讓健康檢測“大篷車”走向鄉(xiang) 村。
遺傳(chuan) 性耳聾基因檢測芯片已篩查近700萬(wan) 新生兒(er) ,改寫(xie) 無數家庭的命運劇本,但程京的願景不止於(yu) 此。
用芯守護人民健康
用芯攀登科技高峰
以科技為(wei) “助燃劑”
未來的醫療場景會(hui) 有多少種可能性?
這位跨界先鋒對青年科研學子有何寄語?
指甲蓋大小的芯片
改寫(xie) 無數家庭的命運劇本
生物芯片是什麽(me) ?它的應用場景有哪些?
程京:生物芯片就像一個(ge) 微型實驗室,如同信息時代的電子芯片。生物芯片具有微型化、集成化、並行化、自動化和數字化等特性,能在方寸空間處理大量與(yu) 生命相關(guan) 的信息。這樣,原本需要在專(zhuan) 業(ye) 實驗室中才能完成的樣本製備、反應和檢測等整個(ge) 檢測過程在一張拇指大小的生物芯片上即可快速完成,大大提高了研究和工作效率。生物芯片通常以矽、塑料、陶瓷、玻璃為(wei) 載體(ti) ,結合使用需求加工出的電子元器件,元器件上會(hui) 再放上一些生物材料,比如固定 DNA 的某一段、蛋白的某個(ge) 片段、細胞等等,具有基因檢測、蛋白質檢測、細胞檢測等功能。
它應用場景非常廣,第一個(ge) 是發現未知,比如農(nong) 業(ye) 育種。第二個(ge) 是檢測已知,比如檢測疾病。此外還有環境、公共安全、偵(zhen) 查破案、DNA指紋,以及疾病篩查、診斷、預後、藥物篩選等。
遺傳(chuan) 性耳聾基因檢測芯片已篩查近700萬(wan) 新生兒(er) ,惠及千萬(wan) 家庭,發現以後怎麽(me) 辦?
程京:遺傳(chuan) 性耳聾的人群基數非常大,我國8000多萬(wan) 殘疾人中,耳聾占了1/3,其中有60%左右屬於(yu) 遺傳(chuan) 性耳聾。我們(men) 的第三代遺傳(chuan) 性耳聾基因檢測芯片,一張一次可以檢測4個(ge) 人,每個(ge) 人可以檢測4個(ge) 基因,包含了23個(ge) 突變位點,是當前全世界最先進的遺傳(chuan) 性耳聾基因檢測芯片。
孩子如果是遲發性耳聾,要避免跳水、拳擊等噪聲大的運動造成的衝(chong) 擊,定期檢查聽力,配助聽器恢複正常聽力。先天性的耳聾要及早植入電子耳蝸,從(cong) 一歲左右語言發育最關(guan) 鍵的時期和正常小朋友一塊玩耍,就可以有效建立聽覺語言基礎,不影響後續就學就業(ye) 。
遺傳(chuan) 性耳聾最好不要等孩子生下來再做檢測。也就是說遺傳(chuan) 性耳聾最好是進行一級預防,孕前檢查。藥物性耳聾是線粒體(ti) 遺傳(chuan) ,隻跟媽媽有關(guan) 係,隻要檢測媽媽的基因就可以知道孩子的基因,從(cong) 而指導孩子科學用藥,所以孕前先查女方,如有問題再查男方。但是先天性耳聾和遲發性耳聾跟父母親(qin) 雙方的基因都有關(guan) ,如果父母雙方都攜帶先天性或遲發性耳聾基因,每次懷孕,孩子有25%的幾率是聽不見的。
還有哪些遺傳(chuan) 病可以通過生物芯片來篩查?
程京:非常多。比如唐氏綜合征、愛德華氏綜合征,還有帕托氏綜合征,南方比較常見的地中海貧血等。現在從(cong) 技術上來講,我們(men) 國家在遺傳(chuan) 病基因檢測上,一點都不遜色於(yu) 歐美任何一個(ge) 國家。
程京(左)接受中國之聲《會(hui) 裏會(hui) 外》專(zhuan) 訪
科技賦能多樣化醫療場景
從(cong) 居家康養(yang) 係統,到鄉(xiang) 村健康檢測“大篷車”
您曾多次提到“醫療將遷移到家庭”,未來的家庭醫療場景會(hui) 是怎樣的?
程京:我們(men) 正在海南跟海南大學聯合打造一個(ge) 居家康養(yang) 係統,現在是做一室一廳的“樣板間”。房間裏麵配置生物芯片、人工智能輔助支持的診斷係統,不需要專(zhuan) 業(ye) 知識和培訓,你就可以在家給自己做檢測。
比如,衛生間有像水牙線這樣的裝置,早上洗漱完放置在口腔黏膜,檢測結果可實時顯示在梳妝鏡上,包括空腹唾液、尿酸、皮質醇等。
再比如,中醫的人工智能係統——目診儀(yi) ,屬於(yu) 望聞問切的望診。因為(wei) 眼睛是全身唯一一個(ge) 能夠看得見微循環的部位,它的每個(ge) 分區對應不同的髒腑,相關(guan) 區域出現什麽(me) 異常的符號,就提示會(hui) 出現什麽(me) 病。
檢測完畢後如果有指標超標,相關(guan) 信息就會(hui) 發送給家庭醫生,從(cong) 而進行後續的及時幹預。
您專(zhuan) 門調研過農(nong) 村基本醫療衛生水平,還曾經提出“農(nong) 村醫療科技賦能”。針對農(nong) 村醫療條件相對落後,醫生服務能力弱等問題,目前是否有相關(guan) 的解決(jue) 方案?
程京:我們(men) 按照鄉(xiang) 村做健康檢測的要求做了一輛車,車上配備了中醫的目診儀(yi) ,西醫的生化檢測、免疫檢測、B超,以及一些普通檢查如視力、身高、體(ti) 重等。車上有遠程醫療係統,在遇到疑難雜症時可以馬上跟母體(ti) 醫院或更上級醫院連通,立即進行線上會(hui) 診。
車載式的健康檢測是可移動的,一年 365 天除了節假日和周末都可以進入鄉(xiang) 村。一名村醫和一名縣醫院醫生就可以操作整個(ge) 係統,一天可以完成將近一百個(ge) 村民,保證每個(ge) 人一年有一次這樣的檢測。這個(ge) 費用跟醫院建設的費用比,那就是非常低了。
是中國生物芯片領域開拓者,更是跨界先鋒
程院士這樣鼓勵青年科研學子
從(cong) 機車電傳(chuan) 動專(zhuan) 業(ye) ,到司法鑒定,還學過DNA指紋,最後轉向生物醫學工程領域,一次次的跨界轉型,您有什麽(me) 想對青年科研學子們(men) 說的?
程京:各位年輕的青年學者選擇賽道的時候,最重要的是興(xing) 趣和需求的結合。當社會(hui) 有需求,而你對此又有非常強烈的興(xing) 趣時,就不要考慮你是學什麽(me) 專(zhuan) 業(ye) 的,因為(wei) 專(zhuan) 業(ye) 是人定的,大自然沒有專(zhuan) 業(ye) 這個(ge) 詞。興(xing) 趣是最好的老師,它會(hui) 驅動你不知疲勞地投入其中。那麽(me) 反過來講,就算是科班出身,你對你的專(zhuan) 業(ye) 領域沒有興(xing) 趣,可能也很難做出什麽(me) 像樣的成績。
有青年科技工作者向您提問,隻搞科研卻不技術落地,就沒有轉化的價(jia) 值。但是隻搞社會(hui) 實踐和服務,又感覺很浪費時間,我該怎麽(me) 選擇?
程京:我們(men) 不能閉門造車的做科研。你一定要知道實際需求的痛點是什麽(me) ,然後再回到實驗室針對性的提出解決(jue) 方案。這樣的解決(jue) 方案才能夠落地,才能夠被社會(hui) 接受。要造福人類,一定要走出實驗室,一定要多次的深入走訪。
本文來源|央視新聞、中國之聲《會(hui) 裏會(hui) 外》報道